返回中科院武汉物数所首页
2016年,全所职工和研究生认真落实“率先行动”计划部署,务实推进“一三五”规划实施,研究所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十三五”开局形势喜人。为进一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和创新文化建设,激励广大职工和研究生开拓进取、再创佳绩,研究所开展了2016年度“物数明星”评选活动。经部门推荐与网络投票评选,结合离退休党支部与研究生会推荐结果,所务会研究决定,授予秦志辉等10人2016年度“物数明星”称号。
纳米构筑新星——秦志辉
秦志辉副研究员近两年主要开展石墨烯及新型类石墨烯二维原子晶体的可控制备与性质调控实验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IF>10论文3篇(2篇Adv. Mater(IF:18.960)/1篇JACS(IF:13.038))。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新型类石墨烯二维狄拉克费米子锗烯体系的可控制备,产生重要影响并引起极大关注(Adv. M...
 
魔幻光阱之星——何晓东
何晓东博士多年来从事中性原子量子计算中的光与原子相互作用、原子间受控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作为研究组骨干之一,从无到有地搭建了单原子实验平台,开展量子计算中的单比特和双比特操控实验工作。累计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最近在国际上首次测量了基态原子在矢量光场中的超极化率,以此构造出魔幻光强偶极...
固体催化之星——齐国栋
齐国栋副研究员从博士研究生至今,一直从事多相催化剂表征及其反应机理的固体NMR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金属Zn改性ZSM-5催化剂上活性中心结构、协同作用以及反应分子吸附与反应机制。其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身份先后发表在J. Am. Chem. Soc.与Angew. Chem. Int. Edit.学科顶尖杂志上。同时还与他人合...
 
科研巾帼之星——徐国华
徐国华博士自2012年进入我所至今,一直从事复杂细胞环境中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工作。她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奋斗在科研第一线,是我所优秀女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代表。 2016年她在限域条件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获得重要进展,解析了第一个限域环境下双结构域蛋白质的高分辨结构,为理解蛋白质功能的环境效应提供...
仪器研发新星——赵修超
赵修超博士作为超灵敏磁共振组技术骨干,一直从事肺部气体成像磁共振系统的研发工作。自主研制的惰性气体超极化系统,是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经过5年科研攻关,成功将惰性同位素气体的磁共振信号提高55000倍以上,解决了惰性气体核自旋极化度低的关键科学问题,对于研制成功的肺部磁共振成像系统起到...
 
量子动力学之星——宋宏伟
宋宏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多原子分子体系的高维量子动力学模拟和分子光谱等方面的工作,自2015年11月入所以来在J. Phys. Chem. Lett.(1)、Phys. Chem. Chem. Phys. (2)、J. Chem. Phys. (5, 其中Communication 2篇)、J. Phys. Chem. A(1) 发表文章9篇。其中通过发展目前最为精确的高维量子模型,研究了典型SN2反应F-+CH3Cl...
工程管理之星——施磊
施磊同志从事科研管理十余载,具体负责组织建立了我所应用技术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型号工程任务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作为我所星载铷钟二总体系的计划负责人和物资负责人,在任务争取、物资保障、计划进度和全过程受控、对外沟通等方面成绩显著,为我们这样一个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所建立规范、高效、独具有特色的工程研制...
 
研究生教育之星——蔡怡春
蔡怡春同志自2003年入所以来,先后从事综合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没有作出什么突出业绩,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完成本职工作,服务科研、服务导师、服务学生,如同其他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职员,以责任心、青春和热情,尽力做一枚合格的螺丝钉。 
乐助之星——王维民
王维民同志是我所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退休十几年来,他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研究所的发展,爱学习,善思考,坚持写读书笔记,积极为《夕阳映晖》写稿。他主动参加研究所退休部门和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积极带头作用。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时时处处展示阳光心态,为社会增添正能量。他经常给退...
 
学子之星——阮伟伟
阮伟伟同学是我所2014级无线电物理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超灵敏磁共振研究组从事超极化129Xe小动物肺部磁共振成像研究。博士期间研制了一套小动物呼吸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有效方便控制实验动物(大鼠,小鼠)的被动呼吸。发展的超极化129Xe扩散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探测肺部微结构早期病变,目前,在国际医学磁共振成像领域...